上海朝圣-佘山圣母大殿


佘山进教之佑圣母大殿是位于中国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山顶的大型天主教堂,是中国天主教著名的圣母朝圣地.

1935年完工的大堂建于佘山山顶,建筑风格为罗马式, 建筑平面呈拉丁十字形,东西长56米,南北宽25米(最宽处35米)。红砖外墙,正门设在西南面。教堂西南角的方形钟楼高38米,钟楼顶部为16根柱子支 撑的橄榄形穹顶,上立一尊高4.8米、1.8吨重的“进教之佑圣母托小耶稣”的铜像。教堂立面四周红砖墙上尖拱形彩色玻璃窗,顶屋脊则铺以碧绿色琉璃瓦。 大堂内部设有3000个座位,尽端的大祭台用镶金嵌玉的大理石雕成,祭台与座堂间用低矮的汉白玉栏杆分隔,花瓷砖铺地。由于佘山大教堂建造在海拔98米的山顶上,工程相当艰巨,其中最大的困难是把石头等建筑材料靠人抬肩扛从平地运到山顶。所用石料从福建用船运送到佘山脚下。整幢建筑有“四无”之称,即无钉无木无钢无梁。

每年5月的“圣母月”,都有数以万计来自各地的天主教徒前往佘山朝圣。由于河北东闾的朝圣活动受到政府管制,佘山成为中国境内唯一仍然活跃的全国性天主教朝圣中心。

佘山朝圣多年来已经形成传统固定程序:教友们来到佘山,先到中山堂念经祈祷,崇敬佘山圣母,表示对圣母的孝爱;再列队沿经折路公拜苦路上山。拜苦路 毕再进大堂望弥撒,向圣母求恩。最后,再回到“三圣亭”念经祈祷。另外,由于传统上渔民在江南地区天主教徒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许多渔民教徒都是自己划船 到佘山脚下,再上山朝圣。于是在5月,佘山附近的小河浜中,常常聚集了不少渔民教徒的小船。

由于佘山作为公园向游客开放,进入正门需要收费,因此去佘山朝圣的天主教徒必须从后面的偏门进入。

教宗封圣

1942年9月12日,正在中国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罗马教宗庇护十二世册封佘山教堂为乙级宗座圣殿(minor Basilica),这是远东第一座受到教宗敕封的聖殿。

1946年5月8日,羅馬教廷又加給佘山一頁特恩,准許給佘山聖母(Our Lady of Zose)行加冕禮。南京总主教于斌和上海主教惠濟良为进教之佑圣母托小耶稣像举行加冕典礼,1947年5月18日,教廷新任駐華公使黎培理又代表全體中國天主教徒舉行了復獻禮,朗誦《奉獻中國於聖母誦》。



这里满山竹林,环境幽静


上海朝圣



中山圣母堂



列队沿经折路公拜苦路上山


进大堂望弥撒


整幢建筑有“四无”之称,即无钉无木无钢无梁

大堂内部设有3000个座位



教堂立面四周红砖墙上尖拱形彩色玻璃窗











钟楼顶上的圣母托小耶稣铜像

六角圣母亭
大教堂建造在海拔98米的山顶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