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禄宗徒生平简介

伟大的外邦人的使徒——保禄


壹、名字与背景

1、保禄:原名叫扫禄

由 Ac22 : 3 得知,生于基里基雅的塔尔索。对祖传的法律,从师于名师加玛里耳;受过高深的教育;对天主热忱;是一个虔诚的犹太人;享有罗马国籍和罗马公民权。于公元初 出生的保禄原属本雅明支派,他的父母为纪念出自本雅明支派的撒 乌尔 君王,给他起犹太的名字——撒乌耳(按希腊音 SAULOS 译为扫禄)此外,有一个罗马名字:保禄( PAULOS 即:微小的)

保禄的父母都是非常热心的犹太人,属于法利塞党,在保禄诞生后的第八天,便给他行了割损礼,及长,教以 梅瑟的法律和祖先的遗训( Ph3 : 5-6 )在保禄的陶成过程中,曾经学习编织帐幔( Ac18 : 3 )凭此手艺,可以自食其力,并且藉此与社会人士有广泛的接触。扩大传教的机会。

保禄也常夸耀他的罗马公民身份 Ac16 : 37-38 当时,正值罗马和平时代,一切都以罗马为中心,并处于罗马的统治之下。所以,保禄常用他罗马公民的身份,使传教工作顺利进行。

由此可知,保禄的编织帐幔手艺及罗马公民的身份都是他传教工作的媒介和工具。

除了承受犹太传统中希伯来文化的影响,在塔尔索居住期间,也受过希腊文化的教育,对希腊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从书信中,可以看到他的希腊笔法浑厚有力,而且流利,再者,塔尔索城是一个极重视学术的文化城。在此背景的影响下,受各哲学派别的影响,故保禄的常识也非同小可。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保禄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因他生长于侨居之地,对外邦人有充分的了解。且能藉着罗马公民的身份,周游全罗马帝国,应用熟悉的希腊文和希腊背景向外邦人传教,成为一位名符其实的“外邦人的宗徒”。

2 、塔尔索城

塔尔索城在保禄时代是一座极负胜名的重要城市,就其地理位置而言,多处临海,有港口,且有两条极重要的交通要道,地理环境的优越,促使商业经济、文化、人口都因之有优越,人口数高达三十万左右。仅次于罗马、亚里山大和厄弗所三大城市。

经济方面 :不但因有重要的河港而致富,当地的手工业羊毛制品也闻名地中海一带。为当地带来巨大的财富。 文化方面 :由于交通便利,人口集中,自然也就成为学术、文化汇集的城市,吸引各地著名学者云集此处,谈古论今、哲学辩论,各派思想也互相影响。 宗教方面 :由于 该城地广人多而复杂,兼容了各时代、各宗教的神祇,以及各神秘宗教的神祇。尤其是闪族文化和阿刺美文化的神祇影响。

保禄生长于如此的环境中,自然深受影响。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他的思想、做法在书信中得以显露出来。

贰、迫害者——保禄

CoI 15 : 9 “我原是宗徒中最小的一个,不配称为门徒,因为我迫害过天主的教会”他是一个典型的法利塞人,恪守梅瑟法律,当新兴的基督徒团体所宣讲的和梅瑟法律发生冲突时,为了捍卫法律的尊严,保禄领命去迫害新兴的基督徒团体。

具体而言,保禄迫害天主的教会的理由有两个:

第一:因为公议会裁判了基督,所以,保禄认为基督是假默西亚,基督的言行都是在亵渎天主,如此,一个钉 在十字架上的默西亚,为犹太人而言,特别是法利塞党的保禄而言,是一个绊脚石。按旧约的想法,这样的默西亚是被天主所诅咒的 Dt21 : 23 “凡被悬者,是天主所诅咒的”正如 Ca3 : 13 “基督由法律的咒骂中赎出了我们。为我们成了可咒骂的 …… ”

第二:按法利塞党的观念,基督自称“天主子”不但是狂妄自大,而且有违上主法律和神圣的圣殿制度。保禄 绝不允许基督以其新约来取代旧约,所以,百般为难教会。再者,斯德望之所以被杀害,正是因为他宣讲了梅瑟的法律是暂时的,并且宣讲耶稣是主( Ac7 : 56-60 )

由以上两个理由,可以看到保禄在皈化以前的心态以及他为什么疯狂地在耶路撒冷、犹太、撒玛利亚等地迫害 基督的教会。按宗徒大事录记载,保禄所迫害的对象是以希腊基督徒为主。( Ac8 : 1-3 )因为在众多基督徒中,希腊基督徒表现的最为强烈,他们不但强烈地表达基督信仰,而且还在具体的行动中激烈地反应出他们与犹太宗教所不同的地方。所以,便 成为保禄迫害新兴教会的主要对象。

第二节:悔改、旅行

保禄的悔改

保禄蒙召由一个天主教会的迫害者变成向外邦人传教的宗徒,这不但是 初期教会的重要事件。也是整个基督教会的关键事件。因为保禄的悔改及其日后的工作使教会更深入地体认出自己所信仰的和自己的信仰。同时,因保禄积极地向外 邦人传布基督的福音,才使福音广传于天下,直到今日的普世教会。

保禄于何时蒙召?比较可靠的意见是公元 33 或 34 年间。耶稣死后一段时间,门徒们已在大马士革建立了教会团体,且在斯德望殉教以后。

有关保禄蒙召的记载,在保禄书信和宗徒大事录中多次出现,这些记载各具特色,以下分述:

1 、 保禄书信中有关“悔改”的记载

保禄并没有刻意在某一封书或某一章节中特别介绍自己的悔改事件。出现在各书信中的资料,多半是保禄面对反对者时,为自己的宗徒身份所做的辩护,藉介绍自己的蒙召经验,以证明自己宗徒身份的来源( DeI 2 : 5-6 )

综合各书信,保禄在自我介绍时,均以“宗徒”自称,以声明自己担负的是复活的主交给他的使命——受派遣向外邦人传福音。所以,保禄自始至终均以宗徒自称,以确定其身份和职务。(宗徒:希腊文意为“被派遣者”)

由保禄对自己宗徒使命的意识得知,保禄不但视皈依为超越性的真实事件,更视之为出于天主的仁慈。保禄的 皈依并非伦理层次上的悔改,也不是与天主和好情绪上的转移,而是来自一种启示性的创造,是内在化的彻底转变。所以,天主将自己的圣子启示给他,使他成为基 督徒,并赋予他宗徒使命。而成为历代教会的导师。因此,耶稣基督主动性的自我显现,是保禄生命的转折点。而且也是他蒙召、受派遣、宣讲的原动力。

以下试列举各书信有关保禄“悔改”的记载,并归纳其特点。

• 他见了主。( CoI 9 : 1 )

• 原来迫害教会者,现在是正式见证人之一。宣讲同一福音。( CoI 15:1-11 )

• 天父把圣子启示给他,使他了解救恩的计划,叫他向外邦人宣布。( Ca 1:1-11 )

• 基督教训他,放弃老旧的价值,接受因信仰而得的救恩。( Phe 3:4-16 )

⑤他的悔改,表达了天主恩宠的全能。( TimI 1:12-14)

2 、综合保禄在书信中有关“悔改”的叙述,其特点可归纳为:

A 、以象征性手法描述蒙召经验 :保禄未曾具体的描述复活的基督显现给他的过程及感受。只以象征性的形容词。 Eg :光明、光荣 …… 来表达与主相遇的经验——因为那吩咐“光从黑暗中照耀的天主,曾照耀在我们心中。为使我们以那在基督的面貌上,所闪耀的天主的光荣的知识,来光照别人”( CoII4 : 6 )

B 、天主的主动性 :保禄将所获得的经验全归于天主的主动——天主仁慈地将圣子启示给他,保禄常自己视为是旧约的先知。是天主启示的发言人,所以书信中常见保禄将耶肋米亚先 知的话引用在自己身上。 Eg :“从母胎中已选拔我,以恩宠召叫我的天主却决意将他的圣子启示给我,叫我在异民中传扬他( Ca 1:15-16 )

C 、基督显现给他 :相遇出自基督的主动显现,使保禄能有与基督接触的机会,( CoI 15:9-11 )与主相遇的结果是保禄彻底的转变,成为一个被基督完全所夺取的见证者。 Eg :我只愿向前跑,看看是否我也能够夺得,因为基督耶稣已夺得了我( PHE3 : 12 )

D 、被派遣到外邦人中 :在蒙召的经验中,保禄不但体会到自己是被基督所召选的基督徒,而且在其信仰历程中,也逐渐体会自己是被召向外邦人宣讲福音的宗徒——“主如此命令我说:‘我已立你为外邦人的光明,使你成为他们的救恩,直到地极'”( Ac 13 : 47 )

E 、内在的悔改 :对于过去对教会的迫害保禄并不以虚假的愧疚来掩饰,反而以坦诚的态度承认过去所做的一切。过去保禄迫害教会,是要维护传统和法律,尽管迫害教会是错误 的,但并非自己的罪和过错。因此,在悔改之前的保禄是迫害教会者,悔改以后却成为基督的宗徒。故:他的悔改是宗教观的悔改,并非伦理层次的悔改,所以,悔 改成为他生命和信仰的转折点。

3 、宗徒大事录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描写保禄的悔改

A 、阿纳尼雅的角色:保禄悔改后,经由阿纳尼雅的介绍,正式进入基督徒团体,( Ac9 : 1-19 )这一段记载反映出教会的团体幅度,由介绍进入团体。同时,教会也以整个团体的行动接纳保禄成为团体的一员。

B 、保禄先前不但是一位热衷于旧约法律的犹太人,而且还百般地迫害天主的教会,然而却因与主的相遇,获得了启示和神圣的使命,成为外邦人的宗徒( Ac21 : 4-21 )

C 、保禄在往大马士革的路上,获得向外邦人传教的使命( Ac26 : 9-18 )以上三次不同的叙述,其共同点是:主向保禄说: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稣( Ac9 : 5 , 22 : 8 , 26 : 15 )由此看出,作者愿意强调复活的耶稣的确临在于教会,无论保禄迫害教会或基督徒,其实就是迫害耶稣

4 、悔改以后

Ac9 : 20 当保禄在大马士革会堂中站出,不是为抓信友,反而为基督作证,承认耶稣是天主子时,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但我们可以看出,信友们越是接纳信赖他,基督徒的 仇人也更加痛恨他,他的工作受到外在的影响( CoII 11 : 30-33 )阿勒达王的追捕;和内在的困扰:宗徒们由于害怕而不接受( Ac9 : 26-30 )经过一保时间之后,保禄才与巴尔纳伯在叙利亚的安提约基亚城展开传教工作( Ac11 : 22-26 )这不但是保禄传教工作的开始,而且也应验了保禄将成为外邦人的宗徒的蒙召使命。

二、伟大的旅行者:

保禄传教生活的年表,在保禄各书信与宗徒大事录的记载中互有出入,我们暂且不论,仅以大事录做为依据。 以此为依据,保禄书信主要写于 50-60 年间,而这正是书中所写第二、第三次传教时期。另外, 50-60 年间所发生的事,在书信和大事录的记载中没有明显的冲突,可信度较高,我们试从三点介绍保禄的传教行程和情况。

1 、传教路程 1706 、 1714 、 1720 页

保禄传教所经的路程情况,有艰辛的一面,也有便利的一面,艰辛之处是指客观的地理环境,他传教的范围在 叙利亚和小亚西亚一带,这一带地域广、地势险阻,而且气候变化无常,为行程带来诸多不便。便利之处是当时在罗马帝国拥有相当发达的交通网,这些不但减轻了 许多不便利因素,而且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传教的需要。

综观大事录,三次外出传教都是以叙利亚的安提约基亚为出发点和终点。因此地离地中海近,交通便利,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所以,保禄以他作为传教行程的中心。

2 、旅行情况

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宣讲的地方,而是四处游走宣讲,直至于宣讲的范围已扩展到犹太地区以外的各个地方教会,他们旅行有“徒步”和“海上”两种。

徒步:旅途中虽可以借驴载物,但延途每隔 25 罗马里( 35 -40 公里 )才有一处休息站,所以,要求在天黑以前赶完这二十五罗马里,才可以休息,一旦错开休息。就会有危险,路上就会出现强盗或野兽 …… 等危险(参阅 CoII 11 : 22-27 )

海上:虽然地中海的航行十分便利,但航程的长短却因季节及风速的强弱而异,此处,海上航行的危险也很多。 Eg :大风、沉船、水面结冰 …… 所以,无论是徒步还是海上都是十分艰辛的。

3 、同行者

经常出现书信中,同保禄从事传播福音工作的伙伴有:

①巴尔纳伯:第一个伙伴,归化以前,去耶城见宗徒们,遭冷落时,是巴尔纳伯热心的见证,肯定了他蒙召的 经验和赤诚 Ac9 : 27 ,后来,成为保禄第一次远行传教的伙伴( Ac13-14 章)两人曾同赴耶路撒冷参加会议( 10 : 5 )后来,因为若望玛尔谷的缘故,起纷争而分手。( Ac 15 : 36-39 ,哥 4 : 10 ,费 24 )

②息拉:(息耳瓦诺)第二次外出传教时的伙伴,二人同在斐理伯坐监,后由于有罗马公民权,被释放( 16 : 19-40 )二人在得撒洛尼传教时,险些遭捕,后经教友送往贝洛雅,但仍无法久留,只留下息拉和弟荗德于当地,自己前往雅典。( Ac17 : 4-15 )

③弟荗德:是第二、三次传教时的忠实伴侣( Ac16 : 1-5 , 18 : 5 , 19 : 22 , 20 : 4 )保禄曾托他管理得撒洛尼教会( DeI 3 : 2 )也协助过马其顿( 19 : 22 )和格林多教会( CoI 4:17, 16:10, CoII 1:19 )

④弟铎 : 第三次外出传教时 , 曾两次受派遣到格林多教会服务 . 第一次为平息格林多教会内分派的纷争 , 顺利完成 , 得到赞许( CoII 7 : 6 )第二次为该地方教会捐款的事( CoII 8 : 6 )此后 , 在克里特岛组织教会。

• 路加:“被称为亲爱的医生”因资料有限,无法确定是否是传教伙伴。

⑥斐理伯的厄帕洛狄托、哥罗森的厄帕夫拉 …… 都是保禄事业上的伙伴,还有一些妇女 Eg :(罗 6 : 1 福依贝; 16 : 6 玛利亚; 16 : 12 特黎费纳 …… )

以上列举到的都是同保禄同甘共苦的合作伙伴,并非只是单纯的陪伴者 。

第三节:保禄的书信

一、新约中的书信:

书信的种类与形式:

在新约的廿七部书中,有廿一部是书信体裁,书信在希腊文是 epistola ,从这一希腊字演变成西方语言里的两个说法。一个是: letter. 另一个是 epistle. 前者的意思是:因了具体的事情,即:为了应附一个具体环境而定的信。而后者指用书信的体裁来写文章或发表一篇言论。

书信的形式有两种,即:希腊罗马式和希伯来式。希腊罗马式的体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开场白,即:问候词;感谢(或是宗教性的或不是)最后是讯息(本书要说的内容)信的结尾再一次感谢和问候;犹太人写信的格式是大同小异,先有问候、请安、写信人和寄信人的名字、内容(普通没有感谢)最后是祝福。

保禄书信同时有以上两种形式——希腊罗马式和希伯来式。所以,他的书信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恩宠及平安由天主父及基督赐给你们”是两种说法的结合,并且也是 Nm6 : 24-26 司祭给人民祝福时所用的方式,恩宠和平安两个说法把保禄对于在基督时代所体认的默西亚救恩撮要说出,至于如何在基督身上实现并表达(参阅罗 5 : 1-11 )

(二)在保禄书信中,常有感谢,这感谢的内容普通将书信的主题指出。 CoI 引言

(三)保禄书信的讯息部分,反映早期宣讲的格式,那就是先解释基督信仰的信理,然后才说出一些归劝的事情。

(四)结论和最后的问安:在结论中普遍保禄说出一些有关他个人的消息,或给某人一些通知,最后才是问安,而最后的问安只有一个格式“愿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恩宠与你(你们)同在。

所以,保禄的书信大多为 Letter :因具体的事情,应附个体环境而写的。

二、书信的次序

我们看到和研究的保禄的书信,其次序是随着拉丁通俗本( Vulgata )来编排的,那就是写给七个地方教会的九封书信放在前面,而写给四个个人的信件放在后面,另外一个标准是每封信的长度,从第一封书信:致罗马人书到最后一封书信致费肋孟书,是一篇比一篇短。

至于公函( Epistolae Catholicae )就是大公信件或公教会信件,虽然有的是写给某一个特定团体的,但为整个教会都有益处,这七封公函的编排次序是:雅格伯书、伯多禄前、后书、若望一、二、 三书,最后是犹达书,这种编排可以在 Ca2 : 9 见到。

三、书信的写法:

古人写信有四种方法:①自己动笔。②一句一句的口授。③说出大意,让秘书去写。④不通知内容,让朋友和秘书用写信人的名义去写。通常采用的第一和第三种。 Ca6 : 11 证明是他自己写,但很多时是第三种,自己说出大意,让秘书去写。

四、保禄对福音的热忱:

保禄本人并非作家,也非神学家,只是一位被基督夺得的福音传播者,保禄所宣讲的也全来自耶稣基督救赎之 爱的信仰“我若传福音,原没有什么可夸耀的,因为这是我不得以的事,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 CoI 9 : 16 )保禄不择时空、地域、阶级,四处宣讲,无论是在会堂、市区、凡是有人聚集的地方,只要有人就是他宣讲的讲台和对象,保禄对传福音的热忱完全来自其本身的 经验,他体会到教会团体与个人是不可分的,所以视教会的软弱为他个人的软弱,甚至为教会的跌倒而心焦“ …… 还有我每日的繁务,对教会的挂虑,谁软弱我不软弱呢?谁跌倒我不心焦呢?( CoII 11 : 28-29 )

与主相遇的经验是保禄生命的转折点;悔改与归化事件,使保禄生命呈现前后截然不同的对比,保禄个人极重 视生命的转折,每当他在表达信仰的时候,一方面极力地摒弃过去他所视为重要的法律,另一方面,也极力地护卫由基督所获得的真理“那么,为什么还有法律呢? 它是为显露过犯而添设的,等他所恩许的后裔来到,它原是籍着天使,经过中人的手而立定的”( Ca 3 : 19 )由上可以看出:无论是对教会的挂虑,对福音的宣讲,以及对信仰的表白,都指出保禄的生命只以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为唯一的主“因为我曾决定,在你们中 不知道别的,只知道基督,这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 CoI 2 : 2 )

保禄用许多的方式讲出耶稣基督的福音,除正面宣讲外,有时以辩驳异端的方式,有的借用收到信件的句子来答复。 Eg : CoI 6 : 12 为讲出基督的福音

五、以圣经为基础的议论:

保禄在皈依以前,从师于加玛里耳大经师,对圣经的知识有相当深厚的基础,归化后,宣讲圣经,并贯彻落实 到信友的生活中,成为他使命的中心,因此,对圣经和福音的热衷也是保禄书信的特色。书信中,经常可以见到引用古经的章节及字句,据粗略统计,全书信有七十 多次直接引用圣经,二十二次间接引用圣经,无数次以灵活的手法将古经原文予以变化,使之以新的意思出现在书信中。

六、书信与耶稣的言语

保禄是因耶稣基督之名宣讲,他宣讲的中心是复活的主,保禄宣讲基督但很少引用耶稣说过的话,常见的是综 合耶稣与自己的言语而成。 Eg : CoI 7 论怎样度婚姻生活; CoI 9 : 14 传福音的人如何生活; CoI 11 : 25 最后晚餐的话,教导信友时常纪念主的死亡。

在保禄的经验中,复活的主继续临在于教会中,基督信徒除了效法耶稣基督的言行外,更应将基督所带来的生 命内在化,书信中处处可见保禄以耶稣的精神来劝勉教友的伦理生活,要求信友的言行务必与所信仰的一致,以基督的表样为最高的标准,发挥基督的逾越奥迹,以 爱的命令综合整个法律,以达到福音中最高的标准和最高诫命的新生活。故:耶稣基督是保禄宣讲的中心。

七、保禄书信的分类:

组别

书名

写作时期

主题

1

得前

第二次旅程

末世论:强调基督的再次来临

得后

第二次旅程

2

格前

第三次旅程

救恩论:强调基督的救恩是现在的,

并应表达于生活中。

格后

第三次旅程

第二或第三次

罗、斐

第三次旅程

3 狱函

58-60. 狱中

基督论:强调基督在宇宙中的地位

58-60. 凯撒肋亚

58-60. 凯撒肋亚

4 牧函

65-67

教会论:以团体为中心,视教会为基督的身体

弟前

罗马狱中

弟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